新手爸妈们面对宝宝的每一个小状况,都难免紧张。呕吐在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,正常喂养的宝宝,偶尔可能只是因为轻微返流,在喂奶后从嘴角溢出少量奶液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但如果发现宝宝呕吐越来越频繁,甚至出现喷射样呕吐,奶液从口腔、鼻子同时喷出,即便抬高宝宝上半身也无法缓解,这时就要高度警惕肥厚性幽门狭窄了。
什么是肥厚性幽门狭窄?
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。宝宝的幽门(胃与小肠相连的 “阀门”)肌肉异常增厚,导致幽门管变得狭窄,食物无法顺利从胃进入小肠,只能原路返回,引起呕吐。随着病情发展,呕吐会愈发严重,不仅影响宝宝营养吸收,还可能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危险情况。
如何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?
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典型症状,如频繁喷射性呕吐、呕吐后仍有强烈食欲等,就能初步怀疑该病。不过,为了准确诊断,通常会建议进行B 超检查。B 超诊断有明确标准:
展开剩余59%幽门肌层厚度≥3.5mm
幽门管长度 > 15mm
幽门指数 (SI)>50%(SI=[(幽门肌层厚度 x2)/ 幽门管直径] x100%)
确诊后该如何治疗?
一旦确诊为肥厚性幽门狭窄,手术治疗是目前的首选方案,通过手术解除幽门梗阻,让宝宝恢复正常进食。
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:
优势:这是当前主流手术方式,属于微创手术。术后 6 小时宝宝就能开始进食,住院时间短,一般 2-3 天即可出院。虽然术后脐部或腹壁会留下小疤痕,但随着宝宝生长发育,疤痕会逐渐淡化。点适用人群:广泛适用于不同体重的患儿。
术中术后照片(经脐部单部位,术后几乎无疤痕)
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发现宝宝出现异常呕吐,尤其是逐渐加重的呕吐,不要自行判断或盲目一味的服用益生菌等药物,应尽快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。如果确诊为肥厚性幽门狭窄,家长也无需过度焦虑,与医生充分沟通,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,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。手术治疗效果通常较好,宝宝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后,很快就能健康成长!
高琪
新生儿外科
主治医师
文字:新生儿外科 高琪
排版:宣传科 阎一宁| 审核:宣传科 杨馥羽
发布于:陕西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