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,那个在《琅琊榜》中威武不屈的靖王,曾经竟是个在新华书店整理书籍的普通员工?
他辞掉铁饭碗北漂追梦,在《丑女无敌》里演过被观众调侃的”娘娘腔”,凭借古装剧一夜爆红后,却主动放缓脚步,两年不进组。
王凯,这位42岁的演员,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真正的”演员修养”。
01
其实说起来,王凯的起点真的很平凡。
那时候他在湖北老家的新华书店上班,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书籍、收银结账,偶尔还得搬搬重货。同事们都觉得他挺好的一个人,工作认真,话不多,就是总爱在休息时间翻看一些表演类的书籍。
“你一个卖书的,看这些干啥?”有人这么问过他。
王凯只是笑笑,没多解释什么。其实他心里门儿清,这份安稳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。那年他已经20多岁了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这辈子大概就是在书店里待到退休。
下了决心后,他就真的辞职了。家里人都觉得他疯了,好好的铁饭碗不要,跑去北京干什么?王凯自己其实也没底,但就是憋着一股劲儿。
到了北京,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。没有科班背景,没有人脉关系,就连最基础的表演技巧都得从头学起。他花了一年时间在中戏进修,那段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但每天都很充实。
02
2008年,机会终于来了。
《丑女无敌》剧组在找演员,王凯试镜了陈家明这个角色。说白了,这就是个配角,而且还是个有点”娘”的配角。很多男演员都不太愿意接这种角色,怕影响形象。
王凯倒是没想那么多。他觉得,能有戏演就不错了,还挑什么?
没想到这个角色播出后,观众反应特别大。有人说他演得太”娘娘腔”了,有人说他不适合演男人。那段时间,王凯的心情其实挺复杂的,一方面是终于有观众记住自己了,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形象会固化。
“其实我也不确定这样演对不对,”王凯后来回忆说,”但我觉得既然接了这个角色,就得对得起观众。”
他开始琢磨怎么在以后的角色中找到突破。每次接戏,他都会花大量时间研究剧本,分析人物背景,甚至会为了一个细节反复练习。
03
转机来得比想象中快。
2015年,两部剧几乎同时播出——《伪装者》和《琅琊榜》。王凯在里面分别饰演明楼和靖王萧景琰,这两个角色完全颠覆了观众对他的印象。
特别是靖王这个角色,那种隐忍、坚毅的气质,让无数观众路转粉。那时候网上到处都是夸他的声音,”从娘娘腔到硬汉王爷,王凯这演技也太牛了吧”。
一夜之间,王凯火了。片约接踵而来,商业代言也找上门,连走在街上都会被粉丝围观。那段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,经常是这个剧组杀青就赶下一个剧组,有时候一年能接四五部戏。
但是火了之后,王凯反而开始焦虑了。他担心自己接戏太快会影响质量,也担心观众会审美疲劳。有一次拍戏间隙,他给经纪人打电话:”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应该慢下来?”
04
这两年,关于王凯”消失”的声音越来越多。
有媒体统计,从2023年开始,他就没有进组拍过新戏。粉丝们着急了,”凯哥这是怎么了?是不是出什么事了?”
其实王凯挺好的,就是想明白了一些事。
“我现在接戏会更谨慎,”他在一次采访中说,”希望每个角色都能留下一些东西。”听起来很文艺,但其实挺实在的。他不想为了钱或者热度去接一些糊弄观众的戏,也不想让自己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。
现在的王凯,更像是回到了当初在新华书店时的状态——安静、专注,但心里有数。他会花更多时间思考角色,会为了一个合适的剧本等上大半年,甚至会主动推掉一些看起来很”香”的项目。
朋友们都说他变了,变得更”轴”了。但王凯自己觉得,这才是他想要的状态。
王凯,从书店员工到北漂演员,从配角到主角,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对表演的敬畏。
他是那个敢于放弃铁饭碗追梦的人,是不怕被嘲笑”娘娘腔”的演员。
但也是他,用放缓脚步的方式教会大家一个温暖的真相:真正的成功,不是接戏接到手软,而是每一个角色都值得被记住。
真正的演员,不是作品数量的堆砌,而是对艺术的坚守和对观众的负责。
校对 廖晴
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